江苏南京:“兴+美+和”赋能乡村现代化

南京阳山碑材景区

小桥流水,稻浪翻滚,橙黄橘绿,瓜果飘香……初冬时节,走进南京市江宁区湖熟街道尚桥社区陡门口,这里自古是“悠然水乡、农渔天堂”,青山与稻田相伴,碧水与村庄相依,勾勒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迷人画卷。近日,陡门口、响堂等9个村成功入选第十批江苏省特色田园乡村,截至目前,南京市已成功创建65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近年来,南京市以习近平总书记“三农”思想为指引,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乡村宜居宜业、农业高质高效、农民富裕富足,谱写出具有南京特色的乡村振兴新篇章。以“兴”破局 蹚出三产融合新路子

“周末基本满房,不少职工都选择到我们这里疗休养。”11月21日,在风景秀美的六合区竹镇镇大泉湖畔,大泉人家民宿村又迎来一批劳模,这已是大泉人家民宿村打造以来,接待的第60批疗休养劳模。同样,像大泉村一样得益于民宿行业发展的经营者不在少数。江宁区漫谷漫心温泉民宿提供烧烤、篝火、露天电影等活动,周末入住率都在90%以上;位于“金陵古风第一村”佘村的古风·行其野民宿群不断提供新体验项目,吸引周边游客络绎不绝;浦口区黎家营民宿村帮助农户年增收10余万元,引领周边农旅资源抱团发展;溧水未见山乡居、花迹·无想山居用农房改造的乡村民居营造出了乡村文艺空间群落的独特形象……如今,一批独具特色的民宿(村)正将南京的“美丽资源”转变为“美丽经济”。

乡村民宿要取得持续、健康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一方面,南京市制定完善了乡村民宿业发展意见,另一方面,政府的加持也有利于乡村民宿业高效高质发展。2021年,南京市创新“工疗惠农”举措,推出职工疗休养基地,并将符合条件的民宿纳入政府会议定点采购目录,拓展民宿非假日经济;2022年6月,南京市上线了“莱斯乡村南京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服务平台”,利用“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的模式,实现南京乡村旅游产销一体化服务功能。“我们结合四季、时节、区域特色等推出特色鲜明、价格合理的套票产品,还设立爱心助农、会议预定、消费券发放等版块。”南京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目前共上线110余款不同主题的民宿及周边优惠套票,共计产生营业额约130万元。

“小种子”释放“大能量”。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如何实现产业振兴?11月初,来自全国各地的1518个品种的“奇瓜异果”亮相第六届中国·江苏蔬菜种业博览会。作为蔬菜种业的品牌盛会,种博会自2017年起已成功举办六届,面向江苏省累计推广新技术、新模式、新装备、新资材500多项,建成2.246万亩现代农业产业集群,接纳参观学习5万多人次。而南京蔬菜产业联盟的正式成立也将为南京市蔬菜生产经营主体提供全方位服务。

发展特色产业,南京市经过多年实践走出了一条创新之路。2021年,南京市以农业产业链为抓手,聚焦优质稻米、多现代茶、南京鸭、绿色蔬菜等八大农业主导产业,推出“科金兴农服务日”系列活动。截至目前,共开展科金兴农下午茶系列活动11场,帮助95个主体解决了205条问题,以实际行动,写好南京市产业振兴文章。此外,南京还首创农业节庆活动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作为全国知名休闲农业品牌,中国·南京农业嘉年华先后被国际都市农业基金会授予“国际都市农业创意与推广杰出城市奖”,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全国休闲农业创意奖”等。已成功举办十八届,累计吸引游客约800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约15亿元,为全域休闲农业发展和全市乡村振兴提供新动能。

以“美”提质 绣出村净景美宜居图

初冬,沿着8.5公里蜿蜒曲折的南京“小川藏线”一路穿行到龙尚村,红色的枫叶、清澈的龙尚湖、静谧的村落逐一映入眼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这里得到生动实践。“村里变美了,生活也越来越好了。”成为村民们的共同感受。

夯实“绿色家底”,留下“生态银行”,要推进农村现代化发展,乡村环境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进入新时代,南京的“大江大河大山”正发生美丽蝶变。

高淳区桠溪街道定埠村网格员化身“宣传员” 进村入组助力人居环境提升;溧水区晶桥镇“三口三化”纵深推进,村民从“要我干”变成“我要干”;江宁区采取“国企特许经营+市场化运作”模式,实现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运维一体化;栖霞区龙潭街道马渡村推行“鱼水共养”模式,开创河道长效管护与助民增收得利的“双赢”局面……2018年以来,南京市持续实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和“五年提升”行动,分类规划、分层实施,创新机制、注重长效,全面实现污水处理、垃圾分类、厕所改造“三个全覆盖”,村庄清洁行动长效常态开展。一个个美丽村庄,正在南京大地上描绘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壮美画卷。

宁静轻松的慢生活,地道美味的农家菜,饱含历史文化的古村落……近年来,南京市统筹推进美丽乡村示范村、宜居村、田园综合体、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彰显乡村形态之美。江宁区东山街道佘村聚焦历史遗存,对村落“全景式”保护,让曾经蒙尘的历史古建筑焕发时代新活力;高淳蒋山村对双女坟、何氏宗祠、保贤局等文保单位“修旧如旧”,让“春秋故事、汉代墓葬、唐朝驿道、南宋祠堂、明清故居”重焕光彩。截至目前,南京市已累计建成各类美丽乡村2300多个,成功创建56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乡村美宿300余家,确定疗休养民宿基地20个。通过点线面结合、差异化打造,变美丽乡村“盆景”为“百花园”,从“一处美”到“处处靓”。

以“和”为媒 奏出乡风文明和谐曲

近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议事”活动在江宁街道牌坊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点开得“热气腾腾”。从2019年开始,江宁街道牌坊村常态化邀请村内工作人员、经营户、村民代表等开展座谈。“说是议事会议,其实大家就像参加茶话会一样轻松,在聊天的过程中,发现并解决问题,把矛盾化解在村里。”牌坊村相关负责人表示,村里还开通了“心话e传”微信群,让村民线上沟通解决问题。

一张党员“先锋网”联起全村大小事,“小点位”落实“大治理”、“蚂蚁治家”激发乡村新活力……近年来,南京市全域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走出一条善治乡村振兴之路。2021年,南京市江宁区以“精准分类优治理 多治融合促振兴”案例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典型案例。打造了商量书房、乡贤议事堂、村民理事会、妇女议事会等一批议事协商平台,常态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百姓议事活动,让群众自己当家做主。

不仅在江宁区牌坊村,越来越多的乡村充分激发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内生动力,引导多元主体投入。浦口区打造统一多网合一的新型乡村大数据治理模式,让乡村治理更加精确高效;江北新区王家渡引导群众自治、强化乡村法治、倡导群众德治的“三治”融合模式,加强乡村治理;溧水区上方村上方村组建一支以法官、律师、警官为首的政法网格员队伍深入基层一线为群众化解矛盾;六合区金山村形成党建+自治、法治、德治+综治的“1+3+1”乡村治理模式……一个个特色鲜明的经验做法,让村民逐渐从乡村治理的“局外人”转变为乡村治理的“主人翁”。

“宜居宜业又和美,乡村生活令人期待。”乡村不仅要塑形,更要铸魂。如今,在南京美丽乡村处处都有文明村景,村民家里也处处可见“浓缩版花园”,庭院内清爽洁净,红花绿叶“美美相邻”,村民互相学习、互相竞争,将美丽庭院打造成别具艺术感的花园洋房。近年来,南京市积极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将美丽庭院建设与村民素质提升结合起来,村民们互看互学互比,截至目前已创建美丽庭院7000户。

沃野平畴织绣锦,踔厉分发绘新景。下一步,南京市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全域化高质量建成都市田园乡村,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为中国式农村现代化探索新路径、积累新经验。

文章来自于人民日报客户端江苏频道